来了!“新中国文化70年”跨年直播公开课金句集锦!
今日看点
2019年12月31日20:00,“新中国文化70年”范周跨年直播公开课在中国传媒大学SONY 4K演播馆如期开讲。主讲人范周教授携手卜希霆、贾旭东、李丹林、朱敏、刘京晶、林振宇等六名学术导师组成学术讲师团队共同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文化发展历程,引发了千万观众共鸣,为观众朋友们献上2019年跨年文化盛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跨年直播公开课上那些掷地有声的金句吧!
(央视报道)
此次跨年直播公开课受到了社会各界与媒体的高度关注,截止到1月3号18:00,全网共计 6625.06万人次参与关注新中国文化70年跨年直播公开课。CCTV新闻频道以“直播公开课,线上线下‘知识跨年’”为题对其进行了特别报道。这场广受关注的直播公开课出现了哪些掷地有声的金句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建设的重要要素,充分说明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范周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成立第六小组,专门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为新生的人民政权征集国旗国歌国徽,既是一件政治活动,也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活动。文化,从一开始就以其重要的角色、地位参与到崭新政权的建立中,它有力证明了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建设的重要要素,充分说明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在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之中,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开始了崭新的历史轨迹,迈出了自己扎实的第一步。
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的统一。
——贾旭东
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成果的创造者,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的统一,这一基本原理反映到文化政策上体现为文化政策的目标就是以人民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的集中表现;从满足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戏等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到促进人民群众文化参与,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是人民主体的丰富内容和具体展开。
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不会被忘记,他们或被创作成文艺作品流传在人民当中,或早已转化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
——范周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尚未完全解放,1951年西藏才和平解放,这一时期有一大批反映少数民族兄弟当家做主、过上新生活的文艺作品。1964年创作的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集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于一体,展现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的划时代作品,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著名词曲作家智慧结晶。
文化作品为人民而作,人民同样是文化的书写者和创作者。
——范周
1950年北京政府启动以龙须沟为典型的旧城改造工程,新中国大路上要让人民干干净净地大翻身,老舍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话剧《龙须沟》。这一年,音乐家王莘,从北京赶赴天津,受到新中国新面貌的震撼,在奔驰的列车上,一气呵成了一首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文化要“扫盲”,身体要“增强”。
——范周
新中国成立初约有4亿多人口,我们的文盲率达8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谈文化建设完全是“奢谈文化”,于是一场有组织的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开始了。国家爱人民,不仅要文化“扫盲”,也要身体“增强”。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仅有35岁,党和国家决心通过全民性的体育运动,来提高人民的体质和体育竞技水平。
时代不能给予,我们自己创造。
——范周
手抄本小说是特殊历史时期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由于当年手抄本基本不署名,而且在长期的传抄中逐步被不同的人加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实际上是一种群体劳动,一种自由的文学创作,它反映了人们不甘被禁锢的思想,对人性、个性、情感的渴求和反思。在那个渴望自由呼吸的时代,对手抄本的作者们而言,时代不能给予,只有自己创造。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李丹林
七十年的文化法制发展历程曾走过曲折道路。回望七十年,文化法制建设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山重水复、柳暗花明,1949年-1978年;第二阶段:春暖花开、除旧布新,1979年-2004年;第三阶段:承前启后、更上层楼,2004至今。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依据某种严格的理念和逻辑,我们在文化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七十年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充分说明了我们文化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
没有过不去的浪,总有迎面来的光。
——范周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其实早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空气中就萌动着不同的气氛,尽管改革开放初期,鼓舞人心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歌成为动员一代人开创新时代的激昂旋律,使人们多年封闭的心灵开始有了松动的痕迹。正如歌声中唱到的“光荣属于八十年代新一辈!”但是,光荣究竟在哪里?在改革开放大潮初期,人们的思想刚刚开始解放,难免会受到冲击震撼,难免会对未来和前途有所迷茫。
守正创新,真诚执着,反映人民心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时代力量,是永远不变的使命。
——林振宇
时过境迁,今天,我们看到国产电影重新碾压式的占据了市场的主流,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再次在银幕上引吭高歌,只不过,今天的电影作品和我们自己,都比几十年前成熟了很多。守正创新,真诚执着,反映人民心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时代力量,是永远不变的使命。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回望新中国70年给我们这些影视从业者的重要启示。
没有哪一代是垮掉的一代,追梦的青年人们都将会成为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
——范周
以前总有人会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后来又说“90后、00后是垮掉的一代”,可是在我看来,这些论调似乎都是长者对于后辈无端的担忧。事实证明,时代在发展,今天个性突出的年轻人,犹如八十年代带蛤蟆镜的青年人,没有哪一代是垮掉的一代,追梦的青年人们都将会成为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
时光总是不知不觉,而我们一直后知后觉。
——范周
2001年对中国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第143个成员国,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那一年,在莫斯科,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我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一时间,举国欢腾;那一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那一年,中国男足战胜阿曼提前两轮踢进了世界杯,四十四年首次圆梦……这些事仿佛还发生在昨天,原来时光总是不知不觉,而我们一直后知后觉。
每一种独特的文化获得感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梦想都可能成为现实,这是互联网的可爱。
——刘京晶
到今天,中国有8.5亿人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我们进入了深度互联社会。长尾理论在文化领域同样得到印证,大家共同塑造着这个社会的文化生态,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文化栖居地,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个性多元的文化圈层,把自己喜爱的文化发展到极致。“博君一肖”的《陈情令》显露出中国网络文学的无限风光,电子竞技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连接的新纽带。
我们自以为是头号玩家,却不自觉中把裹着毒药的矛头对准了自己,这是互联网的悲哀。
——刘京晶
荣辱常常只在一念之间,躲藏在数字身份背后肆无忌惮地张扬个性会黯淡社会理想的光辉,审美的窄化和内容的流俗侵蚀着优秀的中华文化,过度沉溺于线上空间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为数字主权明争暗斗的战场硝烟弥漫。
观众从未缺席,未来依然可期。
——范周
产业化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近年来,影视行业遭遇“寒冬”。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等事件的不断发酵为影视行业敲响警钟,电影市场的日子开始变得不好过,霍尔果斯影视公司纷纷注销,横店等影视城开机率锐减,所有事件都指向了曾经火热的电影市场。但是,寒冬过后往往是春天,留下的只会是禁得起“考验”的制作人和从业人。
唱片作为音乐的载体,一直是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文化标识”。
——朱敏
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咪咕音乐等几大网络音乐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和版权互认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海量的数字音乐内容和更好的音乐体验。2018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总规模达612.42亿元,数字音乐用户也突破5.5亿人。同时,知识产权政策也逐步完善。2015年,我国颁布了史上“最严版权令”,为数字音乐付费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十几年前,很多父母教育小朋友说:“网上的东西都是假的,不要信”,现在看他们很多人转发的朋友圈,果然都是假的。
——范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7年6月,我国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呈扩大趋势。2017年,50岁以上网民群体在网民中所占比例达到10.6%,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融入了互联网之中。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主要的搜索内容包括菜谱、出行、旅游相关信息。浏览的公众号文章主要围绕传播正能量、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小窍门等话题,但也不乏一些虚假消息。
未来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快的时代。
——范周
2001年-2019年,近二十年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824元增长到了39251元;人们不再为食而忧,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中国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终于在世纪之末,登上了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列车,从“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到如今5G时代有望实现技术与市场全球双领跑。
未来既有危机感,又充满期待。
——卜希霆
未来,汽车会不会成为繁忙都市人不可或缺的办公空间呢?在上下班路途中,如果有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我们可以随时切换成无人驾驶模式,用一个“口令”打开无屏投影,车厢瞬间变成一个虚拟办公室。那个时候,我们教师是不是都失业了?机器人教师和VR虚拟教师成为主流,只有足够优秀的教师才能走进课堂。未来既有危机感,又充满期待。
未来已来,我们值得报以足够的期待。
——范周
未来的我们如果想要重温今晚这场 “新中国文化70年”跨年公开课,只需打开智能手环、带上VR眼镜,就能实现沉浸式的体验。未来已来,数字经济模式下的全球竞争新格局正在重塑,中国数字产业、以及数字文化产业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值得期待。
本文根据“新中国文化七十年2019范周跨年直播公开课”内容整理
END
责 编 | 赵 航
美 编 | 路俊迪
推荐阅读